短短兩分多鐘的影片,卻有很多深度討論的空間

而且…重點是,超~級~有趣啊~~~~~~~~XD

 

實驗任務.jpg

從人類行為學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實驗--

首先,僧帽猴完成任務時,牠們會得到「獎勵」--小黃瓜或是葡萄,

因為看到了和自己同工的伙伴,拿到了和自己不同酬賞時,僧帽猴感到憤怒。

關於這點,人類的反應是一樣的,對「不公平」的分配,總是很容易就激起民怨。

酬勞.jpg

 

小黃瓜丟實驗人員.jpg

拿到小黃瓜的僧帽猴把黃瓜往研究人員(掌權者)的身上丟。

不過現實生活中的人類,可能還是會先忍氣吞聲,對著掌權者堆笑臉。

然後把氣出在另一隻僧帽猴(同儕團體)身上!

因為大多數的人們不只要顧好自己的肚子,家裡還有老的小的,「黃瓜」雖然食之無味,但微薄的薪水還是拿吧,縱然滿腹苦水。

 


如果薪資不透明,僧帽猴互相看不到對方的酬賞,那牠可能就會無怨無悔完成工作,繼續吃著牠的黃瓜。

人類也是如此,通常在沒有「比較對象」的時候,願意勤勞工作。

大家常說中國字是很有意思的,「比」這個字就是兩把刀,當我們開始比較時,就是拿起了刀子在廝殺。

結局往往是雙方都傷痕累累。

(可是『比較』也會促進人成長,如果能『跟自己比』,那拿的就是『雕刻刀』,形塑出嶄新的自己,但這不是現在要討論的議題,所以略過。)

 

 


但在沒有比較對象的情況下,很容易安於現狀,不知道世界有多大。

比如說,一輩子都在吃黃瓜的人,他可能永遠都沒有機會發現:「天啊,原來葡萄這麼美味!」

他不知道有別的猴子和他做著同樣的工作,卻拿到了葡萄當作獎賞,這是被蒙蔽的悲哀。

如果連這樣的資訊也不願意去取得,那就是身為人類卻無知的悲哀。

(但人類最大的悲哀還不是無知;是無知卻又自大--不過這又是另外一個議題了,所以略過。)

 

猴子敲牆壁.jpg

 

在這個實驗裡,僧帽猴雖然憤怒,但牠並沒有拿石頭丟研究人員(權利者),

牠生氣的拿著石頭敲牆壁,然後繼續完成任務,期待著下一次可以拿到葡萄。

(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牠被關起來了,所以只得從命。)

 

而人類的憤怒是沒有盡頭的,當累積到一個量,它會爆發出來。

到了某個時機點,就會發生如「佔領華爾街」之類的歷史事件。

 

猴子憤怒.jpg

僧帽猴企圖伸長牠的手,想要拿到更好的酬賞。

觀察另一隻僧帽猴,牠很自然的認為自己拿到葡萄是理所當然的--即使他們的工作是一樣的。

人類通常也不會把自己的「葡萄」分給另一個和他同工不同酬的人。

不公平.jpg

同儕意識.jpg



這個實驗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這些猴子彼此是認識的,牠們有團體意識。


在人類的社群中,「團體」會帶給你歸屬感,能夠完成更多任務,擁有更多資源;但也會要求你「成為團體中的樣子」、「要公平」、「別想太突出」。

「團體」是個大哉問,能夠在團體中怡然自得,卻又強眼出眾的人,通常有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的特質。

 

市場機制.jpg

 

最後,我在這個影片中學到的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市場機制」--就算套用在生物界也無二致啊!(教授的形容太有趣了啦XD)

 

 

 

arrow
arrow

    Luna 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