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澤竹俊 2016-11-19 高寶書版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9498&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

 

小澤醫師親守安寧病房20年,看盡死亡千百張臉。

在死亡面前,沒有英雄,沒有惡人,我們只是一介凡夫。

無論生命長短,當闔眼的那一刻,你想以何種面容道別世界?

能讓人在生命最後一刻,說出「好幸福」的字眼,究竟是怎樣的生活方式?


約莫二十年前,我在日本全國僅十間左右的安寧大樓之一、橫濱甦生醫院的安寧病房工作以來,參與了許多病患的「善終」安寧療護。

發現到每個人迎接生命最後階段的方式不盡相同。

有戴著氧氣罩出席兒子結婚典禮的父親;有處之泰然的老奶奶說:「先走一步的老伴在那個世界等著我,所以我不怕死。」更有人選擇與闊別二十年的孩子再次相見。

然而,事實上,並非所有人都能平靜又幸福地迎接死亡。

人生的終點逐漸逼近,那種感覺是極大的痛苦。

不過即使痛苦,卻能從中習得許多智慧。

例如,自己生存至今真正的意義、能讓心境安寧的事物、灑脫地放下執著,並將之託付給某人的重要性……體會到這些道理,即可明白幸福的真諦。

 

以下摘自高寶書版《面對死亡,我看見的幸福與遺憾》

 

別悶著頭煩惱,坦然接受「無能為力的自己」

 

無能為力也無所謂。

正因為無能為力,所以不會逃避,待在對方的身邊。

孩童時期,我曾認真思考「何謂幸福」這個問題。

我隱約了解到,透過儲蓄存錢、得到名利的方式,只有自己變幸福的「一人稱的幸福」是有界限的,然而,究竟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呢?

閱讀各領域的書籍,自我深思探索到的答案,就是「透過自己所做的事讓某個人開心,那人開心讓自己也開心,不就是幸福的真義嗎?」。

我之所以決定成為醫師,也是因為想要「做讓人開心的工作」,幫助痛苦的人。

然而,當上醫師後才發現,醫師的角色其實是非常無力的。

尤其加入安寧病房的醫療團隊後,更深切領悟到自己的無能為力。

當然,因為看到生病而失去所有、怨嘆著「想早點解脫」的患者,慢慢重拾笑容,心態上也會轉變成「誠心對待患者,是不是就能緩和他們的痛苦呢?」。

不過,事實上不全然都是好的案例,其中也有拒絕所有治療,從未打開心房便離世的患者。

除此之外, 醫師無法回答患者「 為何只有自己生這種病?」、「為何努力治療也沒有獲得改善?」,也無法回應「我不會死吧!請告訴我,我不會死!」這聲聲來自靈魂的咆哮。

起初,我為了「無論如何都想緩和患者的痛苦」,是以從緩和醫療、心理學、哲學、宗教等各種角度學習,但重回醫療現場時,那些學問卻無法解決一切。

 

長時間陷入自己無能為力的痛苦中,最後才終於發現無能為力也很好。

之前我一直以為「既然身為醫師,就必須成為患者的幫手」。

而「因為我是醫師,所以一定要緩和患者的痛苦不可」的想法,說不定隱含著高高在上的思維。

畢竟醫師仍是一介凡人,能做的事有其極限。

真正重要的並非「解決患者所有問題」,而是接受無能為力的自己,不是身為醫師,而是身為一個「人」,持續與患者接觸。

即便無能為力,不對,正因為無能為力,才能好好傾聽患者說的話,一同體驗痛苦的滋味。

我終於明白這個道理。

 

無論是誰,單單存在於這世上,就能成為某個人的支柱。

 

面對終點已近的患者中,悲嘆著無法自行如廁和入浴,脫口而出「乾脆死了算了」的人所在多有。

以前我療護過某個鎮上工廠的師傅,他的工作是將壞掉的零件汰舊換新。

那位患者罹患癌症且被醫師宣告「無藥可醫」時,深覺「回天乏術的自己,儼然像壞掉的零件般,一無是處」,因而喪失活著的意義。

然而,住在安寧病房的日子改變了他的想法,向我吐露「護理人員仍體貼入微地照料病重的自己。人類並不是機器或零件。即使沒有助益,活著仍是一件好事」。

說不定各位讀者之中,也有受到「自己沒有符合家人的期待」、「工作上拿不出成績」、「只會造成周遭人們的困擾」這些念頭所苦的人。

然而,請千萬別苛責無能為力的自己。

無論是誰,單單存在於這世上,就能成為某個人的支柱。

除此之外,我相信也能從無能為力的痛苦中,學習到智慧。

好好面對痛苦,人或許就會轉念,「即使自己一無是處,活著真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na 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