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條回家的路】

 

2015/02/21 高雄市立圖書總館 城市講堂 洪仲清主講

 

 

聽講筆記:

 

『修復關係』不等於『犧牲自己』


一定要“先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拉別人一把!

 

 

1、現實的家和想像的家一樣嗎?

人際蜘蛛網,牽一髮動全身--先改變自己才有可能改變生活


我們是活在『記憶』裡面的

自己的付出→很快就記得

別人的付出→很容易就忘了


試著把『記憶』看清楚


小孩子被打了一定會記得,但打小孩的大人通常會忘記。


很多時候,留在你心裡面、很介意的話語,對方卻早就已經忘記了!

 

 


2、家在哪裡?家在你心裡


離開家想家,回到家想逃家

『回家』的路有多難?

 

 


3、我們的想法、情緒、行為,是真的嗎?


和對方當下的『角色』互動

小孩長大之後會知道父母當年對他們『欺騙』而感到憤怒

多年後,才明白父母當下的“不得已”

(每個人其實都只能做到他們當下的能力所能做的事,生活不可能完美)


人類的記憶系統天生容易記得自己的付出,忽略他人的付出


情緒來源通常又多又複雜

(情緒的來源可以參考一些探討腦神經科學的書籍或演講,人的腦袋約有860億個神經元,

每個神經元又有數個突觸,這些腦神經網路的連結錯綜複雜,是無法想像的龐大網路結構,

所以人類常常無法釐清自己的想法,這也只是剛剛好而已。)(因此試著互相理解是很重要的。)

 

 


4、自己困擾自己


他人的情緒對你的『角色』有何影響?

人常常會把自己“不好的部份”留給最親密的人


想在親密的人身上找到避風港,結果卻往往會踩到地雷!


人喜歡用單化的方式面對複雜的世界

(暢銷書《再見,平庸世代》裡面也有提到這樣做是危險的)


我們只會記住自己想記住的部份,但這也不是故意的,就是這樣記住了。


“愛比較”是人性


看著自己的父母示範了幾千幾萬次之後,你就會重複這個模式


“除非你有覺察!”


要想辦法活下去!要有經濟能力!

 

 


5、所有的困擾,都跟自己有關?


喜歡批判的人,其實內心批判自己,經由批判他人,逃避自責


“理解”是一個動作

 

 


6、當我們受傷時,還有誰會陪著受傷?


感受是雙向的


傷來傷去,受害者自然就會變成『加害者』!

 

 

 


7、如何接納傷?

 

同理心


憐憫


當你能夠『憐憫』時,心境就轉化為『上對下』的感受

(也就是說當你能夠憐憫對方時,你就沒有受害者情節了)


讓互相對抗的人,變成互相成長學習的人


兩個人都願意往前走


『小時候不知道這種事情可以講。』--這是常態

讓負面情緒漸漸變得理所當然,就能慢慢淡忘


把單一事件獨立出來,創傷會一直在

放進脈絡裡,就能淡忘。


(『放進脈絡』意指放進整個人生的大脈絡,當你能夠從遠處眺望你整個生命的大脈絡,

也就會發現有些小事不會再一直扯著你的心了。)

 

 

 

8、當自己受傷時,要怎麼愛自己?


.把自己當小孩疼惜

.爭取更多社會支持

.生理照顧優先

.降低標準,減少要求

.轉念,激勵自己

“人在心理狀況很糟糕時,會做更多讓自己狀況不好的事。”

所以在心理狀況不好時,就什麼都『不要做』

不用刻意勉強自己要好起來,只要停止做傷害自己的事就夠了

 

 

 


9、如何改善溝通?


傾聽的重要,要有『好奇心』

傾聽與同理的技巧--說對方想聽的話


『指責』令人後退三步


「你」開頭的句子多為指責


「我感覺~~~」先只聊自己的感受


「然後~~『我』希望~~~」

 

 

 


10、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


愈控制不住自己的人,愈想控制家人

 

 


“慈悲”是需要練習的事


了解他人的情緒來源

 

 


『做好你自己』--非常不容易!超級難!

 

 

 

失去了孩子對你的愛,請問你就失去了你對自己的愛了嗎?

 

 

 

--------------------------------------------


聽講筆記有些是用自己整理過後的理解去書寫的,

和講師提供的文字檔可能略有不同

若要看完整的演講內容

高雄市立圖書館有提供完整的影音檔案,網址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6nYeY9qRUY

 

20150221 高雄市立圖書總館城市講堂 洪仲清 找一條回家的路

 

 

 


 

arrow
arrow

    Luna 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