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腦→前額葉

後腦→枕葉

腦袋很像一塊豆腐,

萎縮的腦袋(例如失智症),就像冷藏室裡水份蒸散的豆腐。


腦的皺摺愈複雜,就愈聰明。


小腦控管運動神經。

杏仁核控管情緒。


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接觸的地方叫「突觸」,

經由「突觸」傳送神經傳導物質。

憂鬱症患者服用的藥多為「提升神經傳導物質的藥」。


神經元透過「突觸」運作。


三張圖片--

剛出生時的神經元、六歲時、十四到六十歲時。


其中,六歲時的神經元分佈最密、最複雜。

所以說,六歲之前很重要,剌激太少的話,六歲之前可能會產生智能不足的問題。


用不到的神經元迴路會被剪掉。


零歲時→約有50兆個突觸

三歲時→剩下十分之一


6-12月是重要的時期

6-18月開始剪


神經元細胞→死掉就死掉了,不會再長

但「新的連結可以取代原有功能」,

因為突觸是可以改變的!只是會比較辛苦!

以前佛洛依德說過:四十歲過後,就沒有機會改變了。--這是錯的,舊觀念。


例如說,手掌碰到冷、熱的感覺,

大腦就會傳送神經傳導物質,

透過脊髓傳達到手掌。


經常接收的區塊面積會較大。


神經元的連結怎麼纏繞是很重要的。(但是很複雜唷)


神經元彼此會有較常互動的“好朋友”→聯想力的作用


因為彼此迴路間,親密的串連,只要拉一點,相關的全部就會跟著動。


但反射神經不由大腦掌控,有些下意識的反應動作是脊髓肌肉直接傳送反應,並沒有傳到大腦。

 


杏仁核(情緒)

海馬迴(記憶)

前額葉(前額葉愈大,理性思考能力愈好)(控制衝動的理性腦)

 


舉例:被蛇咬過後,會引發一連串和恐懼有關的反應。

創傷後,強烈的恐懼烙印→神經元的牽動

例如:視丘→視覺皮質(位於枕葉)→杏仁核(害怕的情緒)

 


每個人的大腦都有慣用迴路(關於情緒的記憶,例如害怕、恐懼的情緒)

世界上沒有任何人的大腦迴路是一模一樣的,每個人都不一樣

 

 

為什麼人類會一見鐘情?

因為對方的某些特質,喚醒了大腦中關於「美好感覺」的迴路

只要強烈的影響了某個神經元就會牽動連鎖效果


也許某人帶給你舒服的感覺,可能只是因為他有某些特點讓你聯想到溫暖的親人

(或是讓你聯想到童年記憶裡某位溫暖的人)

 

潛意識--隱藏的情緒記憶


如果成長過程中父母帶給你很大的不安全感,那你可能就會刻意尋找相反特質的人做為伴侶


但很多時候,人是矛盾的!

 

父母和子女之間有各種正面和負面的經驗交錯,

你可能愛父母對你好的時候,卻也恨父母對你不好的時候。

 


例如說:家庭暴力中長大的女兒,愛上了一個和她父親一樣愛酗酒的男人,

雖然她被男人打了,卻還是離不開他。

(因為他身上有和父親相似的特質,過去父親打母親,但父親卻可能和女兒有良好互動。)


喝酒會讓前額葉(理智腦)失去作用。

 


個性--潛意識作祟(隱藏的情緒)

 


除了先天生理結構異常的人例外,想要改變個性,就要改變大腦迴路。


個性=早年情緒經驗

愈早年愈重要,早年的家庭經驗影響一生

童年記憶是人格的「內建程式」

 


父母的影響力非常~非常大:因為基因是父母決定的、童年內建程式也是父母決定的


父母是造成因的人,他們只是產生果

(這和洪蘭教授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一樣的道理)

 

 

個性改變是可能的--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想要產生改變,要以「年」為單位,而不是「日」

 


在英國牛津的心理治療--

中等程度的心理病患(可以安靜坐下聽人說話的程度)


準備期要一年、治療期一年半、離開前要四個月

一週三天(整天)的長時間治療,約要花費三年時間

三年後,有七成的人,產生有效的轉變

 

 

台灣現制的心理療程都太微量了,通常改變不了什麼。

 


佛洛依德說:夢境是通往潛意識的康莊大道。

 


心理治療是為了幫你發現隱藏的情緒。


鐘醫師在牛津時,看到了許多難以置信的悲傷故事…

常常我們會覺得這個人個性怎麼這樣這樣…,但其實是童年成長經歷造就的迴路。

 


某人氣頭上時,不要再一直講大道理,

先想辦法滅火,等他冷靜後才能慢慢溝通。

 


有情緒是可以的(是大腦的正常反應),但有行為是不可以的(例如動手打人)

 


自己的情緒要想辦法自己處理(適當發洩),養成習慣(例如每次情緒來就先暫停十秒)

 


先“覺察自己的情緒”→內觀


靜心


想要改變→一定要先覺察自己的情緒

 

覺察的能力

 

反覆的情緒→一再勾起你一連串反應的神經元

心的感受是什麼?

重覆的故事,重覆的反應


寫心情日記是很好的覺察,找出類似的情境模式


原有的大腦迴路是不會輕易消失的(甚至可以說成年後、僵化、固定了,通常就永遠都不會消失了)

→但你可以創造新的迴路

你讓自己有第二條路可以走,你不會一直輪迴走舊路,你的反應多一點,你的選擇多一點。

 


冒險--挑戰自己創造新迴路


(例如:試著和老闆打招呼,一天一點多聊一點)

 

想要產生「真正的轉變」大約要3000次的刺激

一而再,再而三,才有新的迴路

 


在自己的心理覺得還安心的狀態下,多跨出去一點點。

挑戰心理不喜歡的感覺,慢慢嘗試。

 

 

靜心

內觀

嘗試

再嘗試

 

 

懂得堅持,也要學習創新

不用拋棄(或說否定)過去的路,但要創造新的路

 


在現有的個性特質下,創造新的嘗試

 


憂鬱症成因:先天生理結構、和挫折迴路不斷重覆

 

靜坐→也是一種新的迴路。

 

你對自己是永遠了解不完的。

 

 

 

 

 

 

 

 

 

 

 

 

 

 


 

arrow
arrow

    Luna 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