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出賣的童年》   喬爾.巴肯(Joel Bakan) ●著

 

res46_attpic_brief.jpg

 

 

「沒有任何指標,比一個社會對待小孩的方式,更能彰顯出這個社會的靈魂了。」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南非前總統曼德拉

 

我們的孩子雖是史上最富足的一代,卻也是最不安全與沮喪的一代?

 

本書並非一本揭密百科全書,而是想點出商業剝削孩童的問題。

如果不加以遏制,將有更多兒童肥胖、價值偏差、過度診斷、化學毒害的問題會出現。

未來這些問題如何被回答,將仰賴社會公民的觀點與做法。

我們如何教育孩子、培養他們的心智,引導他們發展,是開創社會未來與集體命運的關鍵元素。

 

 

 

 

這本書裡面提到了一些很重要的生物實驗--

 

 

 

P42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成功的遊戲設計者不只如林斯壯和塞格斯特羅勒說的,

 

剝削人類最深處的情感,還操控人類與動物最基本的行為模式與原則,

 

這是幾年前行為心理學家所發現的。

 

遊戲設計大師約翰.霍普森(John Hopson)在一篇影響深遠的文章〈從行為來設計遊戲〉,提到一種「讓玩家永遠玩下去」的強大方式,

 

就是安排「迴避」行程。

 

他提及,把一隻老鼠關在一個有小槓桿的鐵籠裡,每隔一段時間,透過籠子底部的金屬層去嚇牠,如果牠學會壓那根槓桿,就至少會有三十秒的時間不會發生任何事。

 

接著你會發現,牠很快就學會規律地去壓那根槓桿,因為牠想確保不再被驚嚇。

 

霍普森說,如果停止玩遊戲,情感上會遭受到痛苦的話,玩家就會像老鼠規律壓小槓桿那樣持續回來玩遊戲。

 

 

 

…他認為,設計成功遊戲的關鍵,在於操縱那些亙古不變的演化法則,導引出有強迫性、會讓玩家上癮的行為。

 

 

…文中還指出,黑猩猩會為了一顆萵苣而執行某些指令,但如果餵食牠更美味的的食物如葡萄後,再餵回萵苣,牠會憤而將萵苣丟回給實驗人員,警告遊戲設計者不可降低甜頭強度。

 

「這對玩家來說算是懲罰性的行為,可能會讓他們憤而不玩遊戲。」

 

 

 

文中還有另一個很有教育意義的實驗,

 

若將兩隻鴿子關在籠裡,一隻被綁著腳、另一隻可在籠內自由行走,每三十秒將食物送到籠內。

 

只有那隻可自由行走的鴿子可以吃到食物,一小時後若取消供給食物,

 

可自由行走的鴿子還是會固定檢查食物來源,等牠發現食物真的不再來之後,

 

會走到籠子後端,欺負那隻從頭到尾沒有吃過食物的無辜鴿子。

 

霍普森表示,這種「沮喪是非理性的,卻真實發生。」(而且是常常發生…)

 

這對遊戲設計者的啟示是,停止獎勵將會讓玩家生氣,也會導致他們不再玩遊戲。

 

 

 

…「讓獎勵常態性出現,玩家就有理由繼續做下一個動作」,或用「迴避」原則在玩家停止玩或玩得不夠積極時來懲罰他們。

 

…根據基本行為法則來設定獎勵與懲罰,並且所傳遞的內容要能夠觸動我們最深層的情感。

 

…想到遊戲設計運用這些科學根據的原理,來操縱行為及情感的對象是我們的孩子之後,應該沒有更諷刺的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na 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