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天氣之子觀後感】

(小提醒:內容有很多劇透。)

 

 

「在真正的愛裡沒有犧牲,沒有人是理所當然應該要被犧牲的。

真正的愛包容一切,包容你,包容我──當然也包容我們想要活下去的小小心願。」

 

「既然是大家的共業,那就大家一起承受吧。

其實人們可以承受的,遠比想像中的多。

總是會找到辦法的!」

 

「痛苦犧牲的背後,是否因為恐懼?」

 

看完【天氣之子】的結局後,這些想法一直在我心裡迴盪。

 

新海誠導演認為他這次很直白的向觀眾丟出了提問,但我卻認為這部電影在靈魂的層面,來到了屬於誠導的新高度。

 

 

「人類觀測天氣,也不過就百年的歷史。」──這是劇中一句很喜歡的台詞。

確實,地球已經有四十幾億年的歷史,人類又怎能傲慢的自以為很了解地球、很了解天氣呢?

「什麼鬼天氣的,就任它失控吧!」──電影的尾聲,當男主救回女主時,男主對著天空吶喊。

也許就像片中的老奶奶說的:「百年前的江戶時代,東京原本就是一片海,所以現在也只是恢復成原來的樣子罷了。」

我想起哈佛政治哲學教授麥可·桑德爾

在《正義:一場思辨之旅》裡曾提到的一個思考題:

 

設想你眼前有列失控的電車,以時速六十英里迎面衝來,你卻看到電車不遠的前方分別有五個鐵路工人,以及一個鐵路工人在兩條軌道上專心工作,來不及逃離險境。

正好在你的面前是可以令電車轉轍軌道的控桿,如果你不操控轉轍軌道,便即有五位工人被撞死,假如你及時轉轍,便有一個工人被撞死;面對這個緊急情況,你將如何抉擇?

 

大多數的人在面對這個問題時,直覺上都認同「殺一救五」是符合效益的合理選擇。

可是,如果在另外一條軌道上的那個人,是你認識的人、或是你深愛的人呢?

你還會選擇「殺一救五」這個選項嗎?

 

 

 

 

【天氣之子】的女主角陽菜有很強烈的「自我犧牲」形象,年僅十五歲的她為了養活自己和還在讀小學的弟弟,謊報年齡在速食店打工,努力表現出成熟大人的姿態,總是習慣一個人默默的扛下責任,在她小小的肩膀之下,隱藏著神祕的力量。

陽菜在打工的速食店遇見了離家出走的男主角帆高,在東京求職受挫的帆高為了節省開支連續三天在速食店裡都只點了玉米濃湯,陽菜看見了帆高挨餓的樣子,雪中送炭偷偷給了帆高一個漢堡充飢,並要求他保守祕密。

後來女主謊報年齡的事情被發現了,因為未達法定工作年齡,所以她被迫辭職。為了生計問題,她決定從事援交,卻在猶豫不決的過程中,和男主重逢,男主為了解救女主,用顫抖的雙手,掏出了之前在垃圾桶撿到的手槍。

手槍在戲劇中一直都是「權利、力量」的象徵,雖然電影裡沒有特別解釋,但小說有提到帆高是因為不滿被父親家暴所以才離家出走的,對於一個被家暴的孩子來說,想要變得更強、更有力量,想要保護自己、保護珍視的人──大概是內心深處最湧動的渴望了。

但是他們沒有駕馭力量的勇氣。

因為暴力侵犯的陰影,讓他覺得自己注定是個懦弱的人。他渾身顫抖的表現,透露著他的自我懷疑。

這種懷疑,卻因為有了堅定的信念而破除──為了幫助喜歡的女孩逃走,他扣下板機,開了第一槍。

這個畫面很有張力,而且為了強烈表現男主的內心轉折,確實有其必要。……,不過,還是不得不說一下,這部電影描寫了很多社會底層的黑暗面,小朋友看不一定適合,雖然是普遍級的(汗)。

 

男主角因為家庭暴力而逃家的這個設定,讓我聯想到另外一部由西恩.潘執導的電影【阿拉斯加之死】,覺得這兩部電影有滿多可以放在一起討論的點,例如:男主角都是因為被父親家暴而逃家、都想去追尋心目中的烏托邦(一個嚮往大城市,一個受到曠野的召喚)、都還很年輕(一個16歲,一個24歲),但一個是動畫電影,一個是真人真事。

 

於是乎,呈現了兩種極端的結局──「一個因為相信愛情而繼續前行,一個陳屍於荒野中的廢棄巴士。」

 

 

 

 

曾經有人問過新海誠導演為什麼要拍動畫片呢?

 

誠導是這麼說的:「我認為與現實世界的正確答案不同,虛擬作品裡的想像力與純粹是必要的。

 

 

 

 

arrow
arrow

    Luna 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