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rticle-ck-57d10ac3abafb.jpg

http://topic.cheers.com.tw/issue/2016_4tips/manage/article/4.aspx

 

薩提爾的冰山理論,是將人的內、外在,分成水面上和水面下兩部份(見上圖)。

水面上的是行為,水面下則可分成應對方式、情緒、觀點、期待、渴望、自我等6個區塊,從自我開始,層層往上堆疊,最後凝聚成應對方式,往上表現成行為。若主管想了解部屬心底的祕密,則以解讀情緒、觀點、期待、渴望4個區塊為重點。

知名企業教練陳茂雄在著作《激發員工潛力的薩提爾教練模式》一書中,對於企業主管如此觀看部屬的冰山下渴望,有獨到的描述:

●情緒:代表人對周遭人、事、物的心理感受,包含喜、怒、哀、樂、恐懼等

通常人的行為受情緒感受的影響極大,例如生氣了就開口罵人、出手打人,一高興就口無遮攔。愈是追隨著情緒感受,而自動產生的行為,愈可能出問題。

●觀點:個人的看法、理解及詮釋

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的看法、理解及詮釋,因為個人成長背景及主觀意識的不同,往往有很大歧異。不同的觀點,會引發出不同的行為及情緒。

例如,部屬被主管糾正時,有的人會認為「主管就是愛找我麻煩」,有的人則認為「我好笨,真沒面子」,但是也有人會認為「主管在指導我,我學到了新東西」,各有各的解讀,因此導致不同的行為反應。

●期待:心中預期、希望自己或是別人,應該採取某種行動或有某種成就

例如在工作上,希望自己每一項工作都做得正確無誤;部門經理調職了,則希望自己可以晉升、補上職缺等等。每個人都有各式各樣的期待,當期待實現時,滿心歡喜;期待落空時則沮喪失望,可能做出脫序行為。不同期待會引出不同的情緒和行為。

●渴望: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著與生俱來的一些渴望

例如:愛人、被愛、被尊重、被接納、擁有自由、活得有意義等,是個人生存價值的維繫,也是個人成長的潛在動力;如果不能滿足渴望,行為就可能失序。例如,部屬若未得到他渴望的尊重,可能會導致工作上的懈怠。反之,若協助員工看到內在渴望,就可以引發他改變的潛力。

「當人有能力察覺到冰山的內容,並有彈性地調整選擇,人生的可能性就愈大,自我主宰和創造自己人生的能力也更強,」陳茂雄指出。這個法則也可適用在協助他人改變行為,透過循循善誘的諮商模式,主管更能協助當事人理性地調整出合宜的行為,並且有意識地轉化和選擇。

如果把主管當作職場上的教練,該如何活用薩提爾的冰山理論?陳茂雄指出,當主管能運用薩提爾模式領導,就能協助部屬:

確認目標:辨識並排除冰山盲點的干擾,開創新的可能,在行動中落實改變

 

 

http://blog.xuite.net/kc6191/study/302235252-%E5%86%B0%E5%B1%B1%E7%90%86%E8%AB%96%28Iceberg+Theory%29+-+%E7%B6%AD%E7%90%B4%E5%B0%BC%E4%BA%9E%E2%80%A7%E8%96%A9%E6%8F%90%E7%88%BE%28Virginia+Satir%29

 

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 1916-1988) 世界知名的美國心理治療師,也是家族治療的先驅,曾被美國《人類行為雜誌,Human Behavior》譽為「每個人的家庭治療大師」。

薩提爾相信每個人本身就是一個奇蹟,不僅不斷地在演變、成長,而且永遠有接受嶄新事物的能力。
她認為「問題的本身不是問題,如何面對問題才是問題」。

每個人生命中總會發生超乎自己能力可以掌控的狀況,這樣無法控制的狀況將會引發我們的壓力;而這樣的壓力任何人都免不了會經歷苦澀的歷程,所以在薩提爾的理念中,認為讓我們受傷或挫敗並不是壓力事件的本身,而是我們處於壓力下的因應之道。

家族治療有許多的派別,薩提爾模式(Satir Model)並不強調病態,而將心理治療擴大為成長取向的學習歷程,只要是關心自我成長與潛能開發的人,都可在這個模式的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穫。

薩提爾永遠正向看待自己的一切,她認為每個人絕對沒有零價值,一切存在都是有意義的,所以薩提爾對於「改變」的觀點不是要矯治(correction),而是轉化(transformation),她認為如果我們要求矯治,是把不好的行為特質拿掉,以好的行為取代之,而轉化的概念是沒有價值對立的判斷,任何行為特質本身是沒有好和壞,是要看使用的時機。

■冰山理論(Iceberg Theory)

薩提爾模式除了運用重塑之外也常藉由冰山理論(Iceberg Theory)的隱喻來披露人類行為的內在經驗與外在歷程因不一致而引起的種種困頓。人類對外在的應對方式(外在行為)就像我們看見冰山露在水平面以上的部分,這些看得見的冰山其實只是整個冰山的八分之一,另外的八分之七在水平面以下代表著人類心理內在的感受、觀點、期待、渴望及自我。

水平面上的行為,及水平面以下(應對態度、處事立場)是若隱若現的。因此,要瞭解一個人,不能單看他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來決定,必須更深層的去瞭解他的內在想法是甚麼?

 

資料來源 : The Satir Model:Family Theraapy and Beyond.

 

 

 

■薩提爾模式的五種自由

薩提爾模式最終目的是要提升自我價值、賦予個人能力,為自己做出選擇及負責、一致性的溝通。薩提爾提到五種自由,在這五種自由的情境下,生活的能量也將可以自在的運行。
1.自由的看和聽,來代替應該如何看、如何聽。
2.自由的說出你所感和所想,來代替應該如何說。
3.自由的感覺你所感的,來代替應該感到的。
4.自由的要求你想要的,來代替總是等待對方允許的
5.自由的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冒險,來代替總是選擇安全妥當這一條路,而不敢興風作浪搖晃一下自己的船。

 

 

■薩提爾治療信念

1. 改變是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變有限,內在的改變還是可能的。 
2. 我們擁有一切所需的內在資源,以便成功地應對外在及成長。
3. 我們有許多選擇,特別是面對壓力作出適當回應,而非對情況做出即時反應。
4. 治療需要把重點放在健康及正向積極的部份,而非病理負面的部份。
5. 希望是改變最重要的成份。
6. 人們因相同而有所聯結,因相異而有所成長。
7. 治療的主要目標是個人可以為自己做出選擇。
8. 多半的人傾向於選擇對他所熟悉的而非適當的應對,尤其在壓力之下。
9. 問題(困難)不是問題,如何應對問題才是問題。
10.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已發生的事件,只能改變那些事件對我們的影響。
11. 欣賞並接受過去可以增加我們管理現在的能力。
12. 健康的人際關係是建立在價值的平等上。

 

 

●資料來源:仁愛之聲67期第四版 社工組組長 簡瑞娟
                 北京薩提爾教育諮詢中心
                 網路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na A 的頭像
    Luna A

    茶葉蛋與白煮蛋

    Luna 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