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heers.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437&nid=6939

 

 

一個樵夫和放羊的朋友一起在草地旁的地上,盤膝而談,看似非常恰意歡愉,而圖片下的落款寫道:「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飽了,你的柴呢?」

讀文至此,你有什麼樣的想法與看見呢?

如果就圖片的片面解讀,放羊的他辛苦建立了羊群,所以現在可以悠閒且怡然自得的,每天放羊吃草、等待羊群交配生羊仔,有著被動收入;而砍柴的他則是仗著豐沛的森林資源,選擇了樵夫的工作,只是這工作必須是有做才能換糧的辛苦勞力。

以上是多數人讀完故事後所下的結論。

 

而另一位好朋友(班傑明)又給了我一個不同的觀點,是用更遠一點的高度看事情,他是這樣說的:「如果要把故事說的完整,必須從起跑點的平等開始,而不是斷章取義,好像沒有被動收入的人是笨蛋,是貪圖一時消費的愉悅,不知儲蓄…因為,大家都沒有想過他們現在有的生財工具怎麼來的。」

 

他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兩個身無分文的年輕人想著如何替自己未來的吃穿做準備,他們去市場問,怎麼樣可以吃一顆包子,老闆說,五文錢。

他們又去市場邊看,怎麼樣可以賺五文錢:一披羊毛十文錢,一捆柴三文錢。年輕人小楊想羊毛比較貴,賣羊毛;年輕人小明想,羊還不知道在哪裡,柴撿一撿就有了,賣柴。

為了不要餓死,很多人跟小明選擇走上樵夫的工作,因為這是比較容易生存的方式;小楊一開始兩手空空,只好先餓上一天去隔壁村偷羊,再餓上一天把羊牽回來。

小楊是幸運的,沒被抓到且打死,但養羊一樣要經歷許多風險,羊到異地可能生病,可能不吃草、可能毛長得慢,賣相不好、可能走丟,能挨過這些要命的事情,好不容易讓羊變成羊群,小楊已經老了,羊群留給他的兒子小小楊。

小明也不輕鬆,沒被倒下的樹砸死的、沒被當山老鼠抓走的、沒被蛇咬死的,最後小明留下一把好斧頭給小小明,同時教他怎麼樣砍最省力。

 

當第二代的小小明和小小楊各自擁有一份先人的遺愛與遺產時,有個路過的人看到他們在聊天,就把這景象畫了個畫,還斷章取義地幫這幅圖畫落個款,卻留芳百世。如果小小楊叫牧羊人,小小明叫樵夫,這個畫畫落款的路人也應該有個別稱叫:名嘴。

 

所以,故事讀到這裡,你還覺得圖畫真如您所看到的表面意義一樣嗎?

 

不同人又會怎樣解讀這篇故事--

 

砍柴的與放羊的故事

 

1.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飽了,你的柴呢? 砍柴的陪不起放羊的

——請放棄你的無效社交!

 

2.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如是你學會了放羊技巧,原來羊是這麼放的,他學會了砍柴技能,原來柴要這樣砍

——三人行必有我師,永遠保持空杯的狀態

 

3.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決定把他的羊跟你的柴交換,於是你有了羊,他也有了柴

——等價交換,不要看不起任何人,天生我才必有用

 

4.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把他買羊的客戶介紹給了你,你把你買柴的客戶介紹給了他,於是你們各自的生意越做越大

——資源整合很重要

 

5.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你們決定合作一起開個烤全羊的店,你的柴烤出來的羊很美味,他的羊純天然的,幾年後你們公司上市了

——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

 

其實面對同一件事物 
心態不一樣 
結果就會不一樣。

 

當然,如果放羊的是女孩子,那目的和結果可能又不一樣了。

不同的角度看見不同的風景,最後你會怎麼解讀這篇文章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na 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